一、材料選擇:從源頭提升耐蝕性
(一)耐候鋼
原理:通過添加磷、銅、鎳等合金元素,在鋼材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,阻斷腐蝕介質侵入。
適用場景:戶外暴露且難以維護的結構,低溫沖擊韌性優于普通鋼。
局限:成本較普通鋼高30%-50%,需權衡經濟性。
(二)金屬鍍層
熱浸鍍鋅:將鋼材浸入600℃鋅液,形成鋅鐵合金層+純鋅層,耐蝕性是電鍍鋅的3-5倍,適用于輸電塔、輕鋼屋面等戶外結構。
電鍍鋅:鍍層薄,成本低,但耐蝕性差,多用于室內輕載構件。
熱噴鋅/鋁:火焰或電弧熔化鋅/鋁絲,噴涂形成蜂窩狀涂層,結合環氧樹脂封閉,適用于大型橋梁鋼構件。
二、工藝應用:多層防護構建屏障
(一)表面處理
噴砂除銹:工業級標準,去除鐵銹、氧化皮,形成粗糙表面,增強涂層附著力。
化學除銹:酸洗(鹽酸/硫酸)去除銹層,需配套中和、鈍化處理,避免氫脆風險。
工具除銹:手工打磨適用于局部修補,但除銹等級低,僅作為應急措施。
(二)涂層體系
三層復合涂層:
底漆:環氧富鋅底漆,通過犧牲陽極保護鋼材,附著力強,適用于重腐蝕環境。
中間漆:環氧云鐵中間漆,增加涂層厚度,提高屏蔽性和抗沖擊性。
面漆:氟碳面漆或聚氨酯面漆,提供裝飾性和抗介質侵蝕。
施工要點:
涂層總厚度:室外≥150μm,室內≥125μm,允許偏差±25μm。
環境條件:溫度5-38℃,濕度≤85%,構件表面無結露。
涂裝間隔:每道涂層間隔4-24小時,確保干燥。
(三)電化學保護
陰極保護:通過外加電流或犧牲陽極,使鋼結構成為陰極,抑制腐蝕反應,適用于水下管道、碼頭樁基等。
陽極保護:對可鈍化體系施加陽極電流,形成鈍化膜,但應用較少。
三、環境控制:減少腐蝕誘因
濕度管理:室內環境相對濕度控制在60%以下,避免水膜形成。
污染物隔離:遠離化工廠、海邊等高腐蝕區域,或設置防護罩減少酸雨、鹽霧接觸。
排水優化:確保鋼結構周邊排水暢通,避免積水導致局部腐蝕。
四、維護與檢測
定期檢查:每半年檢查涂層起泡、剝落情況,重點監測焊縫、螺栓連接處。
修補標準:涂層破損直徑>5mm時需局部修復,確保修補區域與原涂層兼容。
壽命預測:通過電化學阻抗譜(EIS)檢測涂層性能,提前規劃再涂裝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